一、实行直采直供,以高质化产品构建农产品本地卖供销体系。在构建具有供销特色的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中,充分发挥一头连着农民,一头连着市场的系统优势,在农产品生产端和配送端同时发力,依托“直采直供”模式确保“供”字号农产品的高品质,构建起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终端的有机联结。一是建设优质安全生产基地。我们坚持“建”“管”并重,依托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园区建立,既严格投入品管理,强化源头管控、质量追溯,又注重品牌建设,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,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培育。截止目前,我们通过开展农村资金互助试点,在大竹县庙坝镇、宣汉县胡家镇发展“秦王桃”“巴山清脆李”等优质水果基地1500亩,通过土地托管在达川区堡子镇建成“龙嘴大米”基地11000余亩,通过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通川区打造高标准常年蔬菜基地4500余亩、在达川培育“九叶青花椒”基地3000亩,通过参控股企业万源花萼绿色食品有限公司、万源迪怩司食品公司,发展树花菜基地2万余亩、大豆基地300余亩。全市供销系统“三品一标”数量达到18个。二是搭建便捷畅通流通渠道。我们按照“夜间在田头、上午进市场、中午上餐桌”的思路,引导系统农产品基地配套建设分级包装、田头预冷、冷链运输、社区菜场、生鲜超市等设施设备,积极构建市、县有配送中心、集镇有直营店、村有便利店的三级经营服务体系。2018年底,全系统共建有农产品保鲜库(气调库)6个,交易市场6个,直供直销门市63个,农产品配送中心8个,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12个,冷链保鲜车9台。三是开展同城生鲜配送。以省市县供销社三级贯通的达州珍硒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,建成了3000平米生鲜配送中心、1000立方低温冷库,向73家中小学校、幼儿园、机关食堂、大中型商超、大型酒店、餐饮机构和直营城市e店提供生鲜配送直供服务,在公司营运的第一年即实现销售额5000万元。今后三年,计划在通川区食品工业园区购置土地20亩,建设食材配项目,采用中央厨房形式,为市区50%以上学校、机关食堂、大型酒店和100家城市e店提供生鲜和净菜配送服务。
二、开展网购网销,以高端化服务构建农产品网上卖供销体系。通过整合各方资源,因地制宜打造“网上供销合作社”平台,想方设法畅通最初和最后两个“一公里”,千方百计开展线下推广,把优质的农产品引入电商平台销售,帮助农民实现了“购物不出村、生活不出村、销售不出村”。一是搭建电商平台。2015年以来,全市供销系统共投入电商发展资金1330万元,引进资金2470万元,在线上自主建设运营了“达川供销商城”“达州菜蓝子”“开江购物网”“通川区城乡通”“宣汉馆”“万源兴达农资物流网”等6个农村电商平台,并与供销总社“供销e家”大平台实现有效对接,在线下建成了农特产品体验中心4个、社区供销e店25家,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20个、村级电商服务点及网购网销“双代店”180个、社区电商购物提货点152个,入驻本地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52家、农民专业合作社136家,300多种农特产品实现网上交易,其中贫困村产品占36%以上。二是完善物流体系。采取合作与自建“两条腿”走路,构建农村电商物流体系,一方面,积极与邮政、圆通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,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县到乡镇、供销负责乡镇到村的双向流通;另一方面,以网优公司和绿岛小镇两家系统农村电商企业为载体,加大供销系统“新网工程”网点整合力度,购置或者租用各种配送车辆55台,首批开通了达川—百节—赵家、达川—麻柳—大树、达川—管村—石桥3条农村电商配送线路,有效推动了工业品下乡“最后一公里”和农产品进城“最初一公里”难题破解。三是培育消费习惯。在农村电商实践中,我们发现要实现农产品网上卖,不仅需要成熟的平台、便捷的物流,还必须引领和培育消费习惯,而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就在地推。在做好电视、报纸、网络、手机等新旧媒体宣传的同时,系统电商企业还充分利用五一、中秋、国庆、元旦、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和“双11”、“双12”等消费旺季,全方位推介系统平台和达州农特产品,网优公司在达川区文体中心、龙会乡花石岩村、双庙镇二东村等举办“电商购物节”9场次,绿岛小镇在城区大型小区开展“电商进小区”展销活动14场,大幅提升了供销电商平台的知晓度。
三、强化利益联结,以高强度合作构建农产品域外卖供销体系。在省市县三级供销资本联合社会资本,组建成立达州市珍硒农产品公司后,为更有效的推动达州农产品产销对接,达州市社引导全市近200家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加工销售企业、家庭农场建立营销合作联盟,通过更加紧密的股权联结和产销合作,推动达州扶贫产品走出大巴山。一是加强与省社企业合作,推动达州农产品全川卖。在“川字号”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商城,设置150m2的达州农特产品展区,以扶贫产品为主筛选了近200个品规的达州特色农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展销;与成都老邻居超市签订达州农特产品及扶贫产品入驻协议,负责老邻居达州货源的组织、调运及销售工作;组织万源腊肉、旧院黑鸡等5个扶贫产品,积极参与省住建厅、省供销社主办的“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小区我们在行动活动”。二是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,推动达州农产品全国卖。原万源市南虹商贸公司同上海迪怩司食品公司,签订股权转让协议,利用迪怩司公司遍布全国的30000余家销售网点,销售达州产豆干、竹笋等产品;借用珍硒公司股东重庆庸源公司渠道,将达州卷心菜、清脆李、爱媛等生鲜蔬果销往重庆。三是加强与商会协会合作,推动达州农产品全球卖。利用欧洲四川商会平台,帮助万源市花萼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1100万欧元的“花萼印象”系列产品订单出口,常年开展向荷兰、法国等欧洲国家出口业务。